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2/3页)
寻常人自然只能在赴宴前早早琢磨几首诗来备用。” ??三娘追问:“我是不是也要准备?” ??郭家祖父说道:“你还小,不用琢磨这些,你连典故都不知道几个,既不会对句也不懂用典,如何写得出来?真叫人帮你准备了,旁人一听就知道不是你写的。” ??三娘便问什么是对句以及怎么个用典法。 ??郭家祖父开始头疼。 ??他若有教孙女写诗的诗才,又何须在临行前紧赶慢赶地找来已经跟着他一起退休的幕客提前拟写? ??郭家祖父说道:“贺学士最擅作诗,一路上可多多请教他。” ??“好!” ??三娘一口应下。 ??请教人什么的,她最擅长了! ??第23章 ??三娘行动力极强,出发当天就跑去蹭贺知章的车,央着贺知章教她对句。不从头教起也行,给她列几本书她从头读起便好。 ??要知道科举也是要考诗赋的,她迟早都得学。按照她现在的抄书进度,也不知得什么时候才能学到这一块,所以她想让诗赋提前插个队。 ??在大唐,诗赋的实用性可强了,不仅属于科举必考科目,还是官员与文人墨客迎来送往必备的应酬技巧。你要是不会作诗,别人邀你赴宴你都不敢露脸的。 ??想想看,到时候在宴会上人家人手一篇佳作,只有你脑袋空空两眼放空,你下次还好意思去吗? ??所以三娘觉得这么实用的东西,她可以提前学上一学! ??有备无患嘛。 ??万一当真有人想为难小孩,当场让她来两句呢? ??贺知章听三娘小嘴叭叭半天,给他讲述自己想学诗赋的心路历程。 ??三娘还表示她并不好高骛远,只要先把对句学通就好。听说应制诗都是要有对句的! ??所谓的对句,简单来说就是前后两句对应部位的词性、音韵都能对上。 ??自从沈佺期和宋之问把律诗这个体裁写成了官场必备文体,越来越多人开始认真钻研律诗的写法。 ??近年来已经有人归纳出一些技巧,比如除了首联点题、尾联收尾这种众所周知的写作模板外,中间的两联基本都得是对句——你最好能够把你所有的技巧都融汇其中,以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至于怎么在这么四句诗里展现出足够丰富的内容,也有人认真钻研过:甭管是写景还是写情,尽量别平铺直述,咱得化用一些典故,也就是读书人所说的“用事”。 ??通俗点来讲大抵就得这么写:你看眼前这山,像不像想起尧舜禹登过的山?你看眼前这水,像不像汉武帝渡过的水?我们能在这样的好地方尽情享受眼前的好光景,肯定是因为我们的圣人功比当年那些牛逼皇帝啊! ??这样一来,一首花团锦簇的马屁诗就写完了。 ??那种直接吹嘘“咱们圣人真牛逼啊真牛逼”的直白夸法,文人们是不屑写的! ??大唐这种普遍把写诗手法当学术来研究和剖析的做法,可以追溯到诗瘾不小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自己会写诗(写成什么样姑且不论),最爱召集群臣一起喝酒跳舞,再轮流作诗歌颂咱幸福美好的大唐生活。 ??李世民还十分热衷于召集文官们编纂一些典故大全,比如他让魏征等人编纂了一千多卷的《文思博要》。 ??这套书里头全都是从过去的书籍里摘取些好词好句好段供大伙写诗作文时参考,堪称大唐版本的《经典作文素材》。 ??到了开元年间,李隆基的儿子们开始读书了,他觉得《文思博